净菜上市,可以大大减少“垃圾进城”。如果是“毛菜”进城,20%左右要变成垃圾,不仅加重城市垃圾处理负担,而且容易腐烂,产生异味,污染环境。而推行净菜上市,绝大部分蔬菜垃圾被留在城外,可以得到资源化处理。
目前,我国城市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.5亿吨,年增长率接近10%,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,这一问题将更加严峻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采取焚烧、填埋、资源化处理等多种办法,不可谓不下功夫。然而,垃圾围城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。
从表面看,问题出在新增垃圾处理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长量,按常规思路,自然是投建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,着力提高垃圾处理能力。实际上,这反映出许多地方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垃圾处理是个系统工程,从而在处理垃圾时,更注重末端处理方式,忽视减量化的办法,即通过加强前端和过程处理,尽可能减少垃圾产出量。

能不能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减少垃圾呢?就拿人们每天消费的蔬菜来说,如果是“毛菜”进城,20%的部分在未上餐桌之前变成了垃圾,既造成浪费,也造成污染。中国的美食举世闻名,支撑美食的是大量蔬菜。如果推行净菜入城,将能减少20%—30%的垃圾产生量,其作用不可小视。
在欧美、日本等发达国家,净菜产业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。在日本制定的垃圾减量化政策中,不仅未经处理的“毛菜”被禁止入城,被禁的范围也随着城市的扩展而扩大。如今,武汉、南京等城市利用减量化的办法,推行净菜上市试点,让经过“瘦身”的蔬菜进入市场,广大居民进行“消费”,以此来减少城市垃圾,对于缓解垃圾围城问题具有积极作用。
以净菜逐渐取代‘毛菜’,在减少城市垃圾的同时,也带动形成了一条蔬菜从田头到餐桌的现代化产业链,提高了蔬菜食品安全水平,可谓一举多得。
净菜上市,不仅要为城市垃圾减量做贡献,而且蔬菜本身也要干净,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。目前,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净菜标准,武汉制定了“八无八有”的净菜标准。“八无”是无农药残留超标,无重金属残留超标,无亚硝盐残留超标,无其它污染,无青帮老叶,无泥沙,无杂物,茎叶类菜无根须;“八有”是有生产标准,有产销记录,有质量检测,有产品包装,有采收和保质日期,有注册商标,有食用说明,有冷链储运。这一标准涵盖了净菜产业的各个环节,目的是用标准来引导净菜产业的健康发展。推行净菜入城,既不能违背经济规律,也不能忽视公益特性。这就需要政府有效引导,统筹兼顾各方利益,把好事办实。